一条生鱼两座城,粤川共话鱼水情

时间:2025-01-07 19:53:03 来源:时讯视界

一条生鱼两座城,条生粤川共话鱼水情 | 广东年鱼入蜀①_南方+_南方plus

一尾灵动的生鱼,让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共话中山渔乡三角,与1600公里之外的条生“天府之国”成都有了舌尖上的维系。1月16日,鱼两粤川鱼水中山三角生鱼全国品牌推介活动将走进四川成都。座城当最会养鱼的共话中山三角邂逅最懂吃鱼的古城成都,将碰撞出怎样的条生火花?

中山市三角镇是“中国生鱼之乡”。

中山市三角镇是“中国生鱼之乡”。

水乡三角鱼米丰

说起“三角”的来由,诚然是形象而生动的。水道交汇的冲积平原地质肥沃,沙洲平坦,形似三角,先民们在此种植、捕鱼,从水边暂栖的窝棚,到疍民上岸,有了茅屋,炊烟兴起。AG超玩会明嘉靖年间(1542年),三角村成。

这是一块上天赐予的风水宝地。水稻茂盛,鱼虾肥美,果树成林,鸡鸦水道、黄沙沥水道、洪奇沥水道纵横环抱,田间地头荔枝、龙眼、杨桃、香蕉繁茂。

这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镇。唐朝时期,三角镇是南海县的一个乡,隶属广州府。宋朝时期已经有了市场和码头等基础设施,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城镇,于明清时朝发展盛极,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遗迹众多。

三角镇因水而兴,唐宋之时已是繁荣的商业城镇。(陈玲开 摄于2020年11月24日)

三角镇因水而兴,唐宋之时已是繁荣的商业城镇。(陈玲开 摄于2020年11月24日)

水乡人家,自然靠水为生。自古以来,三角居民兴筑小围开垦种植,挖塘养鱼,一年两造的水稻产出的“银占”米、沙栏无渣粉葛、青皮冬瓜、沙栏鸡、三角生鱼远近闻名。他们也没有辜负土地的馈赠,鱼、虾、螺一应风物,随便一摸就是最好的食材,白灼、生炒、清蒸,原汁原味,新鲜无比。

三角居民兴筑小围开垦种植,挖塘养鱼。

三角居民兴筑小围开垦种植,挖塘养鱼。

三角也因鱼而兴。如今,在该镇约4万亩的农业种养总面积中,有70%用作发展水产养殖业。三角生鱼更是当地家喻户晓的“明星鱼”,年生产量约9万吨,占全国产量约1/6,远销贵州、湖北、四川、广西等十多个省份。

蜀人好食鱼珍馐

根据历史销售数据,三角生鱼有95%都是销往外省,其中超过30%流向了四川,慰藉了蜀人的舌尖。

川菜以麻辣、鱼香、怪味为特色,酸菜鱼、水煮鱼已是广为人知。走在成都的街头,体验其独特的饮食文化、民俗文化和慢生活,是触达这座千年古城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
酸菜鱼是经典川菜之一。

酸菜鱼是经典川菜之一。

蜀都文明傍水而生,前有大禹治水,又经开明丛帝到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,古代成都可谓城在水中央,形成了天府之国。水利兴修,也造就了巴蜀地区对于鱼的饮食依赖和崇尚。

诗仙李白的诗句“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”,道出了上古时期先祖们对古蜀文明开启的重要贡献。晋代张载《等成都白菟楼》言“披林采秋橘,临江钓青鱼”,从侧面可以看出当时成都平原的农副产业和自然鱼资源的发达。文人诗歌里也多有描述成都名食和鱼类珍馐,如杜甫的《黄鱼》,陆游的《蔬食戏书》《饭罢作戏》等。

近代巴蜀地区知名鱼肴品种繁多,尤以正兴园的五柳鱼,枕江楼龙元章的糖醋脆皮鱼、干烧臊子鱼,荣乐园的凉粉鲫鱼,广寒宫的豆瓣鱼,颐之时的白汁鱼唇、干烧岩鲤,小洞天百花江团,姑姑筵的粉蒸鲢鱼、青筒鱼,带江草堂的蒜烧鲶鱼等最为知名。

干烧臊子鱼是风靡世界的川菜之一。

干烧臊子鱼是风靡世界的川菜之一。

川人“好辛香”,以花椒、蜀姜为主要调味料,找到了河鲜的好搭档。大厨们利用酸、泡菜提鲜,压腥,开发出泡菜鲫鱼、酸菜黄辣丁汤,后来引进野山椒成就了广为流传的酸菜鱼,皆是激发味蕾的佳肴。

鱼水为媒粤川情

鱼水为媒,文化衍生的脉络在两座城相互印证。

蜀人自古以来和鱼水有特殊的感情,从上古神话里的自然崇拜,到山林泽渔的百家世态,再到川菜宴席的食鱼风尚,奠定了“地富鱼为米,山芳桂为樵”的巴蜀富足生活写照。

历史上成都水系发达,河流纵横。据统计,成都城区以桥命名的街道有四五十条,与水系有关的街名近100个,诸如百花潭、合江亭、望江楼等,依然述说着这座城与水的关系。蜀文化集大成之一的蜀锦,其华美离不开岷山雪水的漂濯。定居浣花溪的杜甫,在写成都的257首诗歌中,与水相关的就达150首。

成都水系发达,河流纵横。

成都水系发达,河流纵横。

水还塑造了成都人的性格——开朗、豪爽、幽默,散淡之中不乏智慧,悠闲之下不失进取。巴蜀文明的生长和发展,一直与水息息相关。

中山三角养鱼吃鱼,也留下了诸多习俗。因生鱼条纹形似古代铜钱,年夜饭时吃生鱼,寓意“年年有余,财源滚滚来”。学子在高考前吃麒麟鱼(生鱼)、看麒麟舞表演,寓意“旗开得胜”。三角麒麟舞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,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当地不论祭祀祖宗,还是乔迁新居,或添丁、婚嫁之喜,都要舞麒麟来庆贺。

水乡人家房前屋后都是河涌,人们在耕作劳苦之余少不了歌唱。珠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被称为“咸水田”,水乡的歌也称为“咸水歌”。“咸水歌”自由奔放,劳作解乏、男女爱慕、兴之所致,无论是涌边艇上、基头田尾,只要有人唱开了头,马上就会有人接腔对唱。

“咸水歌”艺术表演。

“咸水歌”艺术表演。

比拼耐力和技巧的水上运动三人根艇,也肇始于中山三角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,三角光明村村民就自发组成了“月湾上帝艇”,后改名“中山沙栏艇”。根艇赛传承至今,由验艇、放龙、比赛、夺标、领奖、吃龙舟饭、收龙等多个环节组成,每年均吸引数万名群众观赛,共享渔乡之乐。

三角镇三人根艇赛中转栋场景。(梁胜华 / 摄)

三角镇三人根艇赛中转栋场景。(梁胜华 / 摄)

生于渔乡三角的麒麟鱼,与这儿的人一样,生猛、奋进。继粤品入黔西游凉都后,又将在蜀水古城留下腾跃之姿。1月16日,中山三角生鱼全国品牌推介活动将走进四川成都,水产、餐饮、采购商等领域嘉宾受邀进行市场调研、合作洽谈、生鱼品鉴,推动生鱼入蜀产销对接。现场还有精彩的南粤醒狮和川剧变脸表演,敬请期待。

【策划】高永彬

【记者】江玲

【图片】来自网络
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