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风化雨育新苗 精心浇灌促成长!梅州持续擦亮客家山歌“进校园·育新苗”活动品牌
近年来,春风成长持续擦亮我市文旅部门依托客家山歌传承推广,化雨活动不断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,育新园育九游持续擦亮梅州客家山歌“进校园·育新苗”活动品牌。苗精梅州如今,心浇新苗越来越多中小学生都能吟唱客家山歌,灌促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山歌山歌“新苗”。
温润土壤“育新苗”
据了解,梅州市客家山歌幼苗班已连续举办14届,品牌培养了1300多名优秀学员,春风成长持续擦亮在国内、化雨活动九游港澳台、育新园育东南亚等客属地区均获得广泛赞誉,苗精梅州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心浇新苗少年儿童踊跃报名,每届报名人数均超过400人。灌促
目前,客家山歌幼苗班分暑期班和一年制班,暑期班学员经考核后,每年筛选出40人进入一年制班,在一年制班中,将有10至15个优秀苗子能够进入梅州市少儿艺术团深造。今年山歌幼苗暑期班、一年制班培训学员共140人次,并借助重大节庆汇演等平台,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充分展示才艺的机会。
第十四届山歌幼苗培训班(暑期)结业考核汇报。(市文化馆供图)
此外,为让更多热爱客家山歌的小朋友得到学习客家山歌的机会,市文化馆从2011年起在城区开拓了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、丽群小学等教学试点,由市文化馆培训老师、提供教材、输送教学模式,广泛培养小山歌苗子。现已举办13届培训班,培训小山歌手7000余人次。培训班和幼苗班发挥强大“造血”功能,持续为客家山歌“进校园·育新苗”特色品牌提供动力源泉。
汲取营养“润新苗”
今年,市文化馆全新推出公益性全民艺术普及新品牌“客都艺术公益课堂”,内容包括音乐、摄影、文学等,自2月底开课以来,共计举办33期,受惠人次达1600余人次。市文化馆组织开展客家文化(梅州)生态保护区建设传统技艺展示暨客都艺术公益课堂暑期培训活动,开设少儿创意泥塑、少儿版画创作、少儿篆刻班、客家山歌、客家筝等课程100场,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,以上活动的成功举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。
“客都艺术公益课堂”《品读宋词》。(市文化馆供图)
戏曲进乡村——客家山歌剧《血色三河》现场照。(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供图)
我市文旅部门通过外出演出、内部比赛、教学采风活动、观摩演出、到文化馆、博物馆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访问等方式,让“新苗”在体验中感知优秀客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,从而不断激发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
立足实践“壮新苗”
从刚开始的害羞胆怯转变到舞台上熠熠生辉,众多“新苗”不断在多样化、高品质的平台中得到实践历练,最终用亮眼的舞台表现展示着他们一路的成长蜕变。
梅州市文化馆“客都艺术公益课堂”暑期培训成果文艺展演。(市文化馆供图)
戏曲进校园——客家山歌剧《初心》。(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供图)
成绩的背后,是我市坚持“先示范、后推广、再普及”原则,推进客家山歌“进校园·育新苗”共同努力的结果。通过采取试点学校培训等方式,先后深入市艺术学校、东山中学、化育小学等12所学校开展客家山歌、客家山歌剧培训和演出。截至目前,累计共开展了230次客家山歌和山歌剧授课、示范表演,参与人数达1.41万人次。
“强国复兴有我”系列活动暨“相约周六”展演——山歌小戏《二梅看郎》。(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供图)
内部“造血”、外部“输血”为客家山歌“进校园·育新苗”活动品牌增添了发展“双翼”。我市文旅部门通过剧场展演、“非遗进社区”等方式持续开展线上惠民展播和线下惠民展演,截至目前,已累计演出190余场,受惠观众累计超161.3万人次。
编辑:黄炜明
审核:张英昊
- ·28个实际点落选!湛江“粤字号”农业品牌建树再上新台阶
- ·广东清远潖江大庙峡站将发生五年一遇洪水
- ·“百千万工程”下的荔枝故事:基岗村打造亿元级农业品牌
- ·王文森采取“四不两直”方式带队督导检查创卫工作 加大整治力度 消除卫生死角
- ·让下层肉体拦阻患者有“医”靠,潮安龙湖卫生院这样做
- ·暴雨+雷暴!24小时内,广东这些路段将受影响
- ·《雅安市城市管理2024年工作要点》印发
- ·市政协开展重点提案督办活动 深挖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
- ·广东连樟村落联动58同城“上新”培训 村落夷易近直呼“投简历比点外卖还利便”!
- 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新韩路护江队到潮州市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
- ·紧盯重点时段 做好隐患排查 坚决守牢森林草原防火底线
- ·潮州打好“美食+旅游”组合牌
- ·广东亮出林业“家底”:减速提质,为今世化财富系统添“绿”增彩
- ·广东连续三年上榜!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(市、区)名单公布
- ·20至22日有连续暴雨!未来一周梅州强降水频繁,请做好防御!
- ·“汛”速行动!广东多地水域启动水上交通管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