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防范央视曝光的手机抽奖陷阱?广东省消委会发布消费提示
3月15日晚,何防央视“3·15晚会”曝光了多家网络平台以手机抽奖活动设置消费陷阱、范央发布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视曝手机省消j9行为。此类活动以“转盘抽奖”“扫码领券”“充值领券”“超值奖品”等形式为诱饵,光的广东诱导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抽奖情况下支付费用或充值,涉及话费充值、陷阱消费停车场付费、提示白酒促销等多个场景,何防行为具有诱导性、范央发布隐秘性,视曝手机省消j9存在规则模糊、光的广东兑现门槛高、抽奖隐蔽自动扣费等问题,陷阱消费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,提示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。何防
为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,避免落入此类消费陷阱,3月16日,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消费提示:
一、对“中奖”页面保持警惕。无论是开发票后跳转的抽奖页面,还是停车缴费、共享设备使用后自动弹出的抽奖窗口,在未确认其正规性之前,切勿匆忙点击“立即领取”。面对来源存疑页面,应直接选择关闭,并通过官方渠道咨询商家是否有此类活动。
二、仔细确认关键信息。对需支付费用或提供个人信息的抽奖活动,消费者应充分了解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,核实活动规则和奖品详情,重点关注费用支付方式、使用条件以及是否存在自动续费等内容。若规则模糊不清或存在不合理之处,应谨慎参与。对于商家推广的高价商品,可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商品信息,或向专业人士咨询。
三、妥善留存消费证据。抽奖跳转页面多为不知名网站,消费者应养成留存消费证据的良好习惯。完成抽奖或支付后,应及时截取包含活动页面完整信息(如抽奖规则、中奖结果、时间等)、支付记录详情(订单号、支付金额、支付时间、收款方等)的截图。定期查看支付账单,尤其是小额扣费项目。若发现不明扣款,应及时根据留存证据进行追溯和维权。
四、积极维权保护自身权益。如遇到消费陷阱或欺诈行为,消费者应积极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,并保留好相关证据和凭证。同时,可以向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投诉,或寻求当地12345市政投诉热线、消费者委员会等的帮助和支持,共同维护个人权益和市场秩序。
手机抽奖本应是惠及消费者的营销手段,部分商家却利用中奖等方式进行诱导,利用“沉默用户”的心理进行牟利,将其演变为“数字陷阱”。这类行为已触碰法律红线,涉嫌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规定,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对此,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将持续关注相关消费动态,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、高效的维权服务,营造更加安全、透明的消费环境。
南方网、粤学习记者 蓝娟
通讯员 粤消宣
- ·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雅安市移交第七批信访件
- ·流感防治要点看过来
- ·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外汇局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
- ·公安部发出2025年春运交通安全提示:驾车出行需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
- ·享受书海中的宁静时光
- ·中国足协回应广州队等3队未获准入:欠薪支付比例严重不足
- ·2025赛季中超、中甲联赛参赛名单公布:梅州客家递补参加中超
- ·国家卫健委:预计本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逐步下降
- ·宁德时代回应小米SU7高速事故
- ·新国标实施后买到手的“电驴”有啥不同?14个问答一次讲清楚
- ·最“潮”村落晚非遗年味浓!潮州社光村落村落夷易近唱响潮乡赞歌
- ·铁路节前春运车票进入发售最高峰 累计售出春运车票5768万张
- ·减少塑料袋使用 拒绝白色污染
- ·新国标实施后买到手的“电驴”有啥不同?14个问答一次讲清楚
- ·国家网信办拟出台新规:MCN机构不得恶意蹭炒社会热点事件
- ·初次!产值突破百亿元 梅州融湾财富园区(广梅财富园)2024年估量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